2025年4月3日上午,创作部在剧院二楼艺术长廊组织召开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与北京市曲剧团联合出品剧目——北京曲剧·儿童剧《运河遥啊谣》(暂定名)剧本研讨会?;嵋樘乇鹧胫泄帐蹙缭涸撼ぁ⒁患侗嗑缗费粢荼?,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胡一峰,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颜全毅,《文艺报》新闻部主任徐健等4位剧院艺委会及业内专家出席。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戈大立,北京市曲剧团党总支书记兼董事长戴兵、总经理崔迪、副总经理周楠率该剧编剧段姝、导演方毅恒参会?;嵋橛纱醋鞑恐魅蚊现鞒?。
首先,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戈大立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指出,去年,冯俐院长代表剧院出席两家单位的签约仪式,并对作品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修改和建议,为该项目持续孵化做了大量的工作?!对撕右0∫ァ肥侵泄帐状纬銎返南非纾蔷缭浩放葡钅俊罢婪拧て艉健狈趸苹ü瓴恍概θ〉玫淖钚鲁晒?,更是儿童戏剧与中国戏曲的一次深度融合。两家出品单位将继续深化合作,带领主创团队不断提升作品质量,努力推动儿童戏剧的创新与发展。在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之际,通过该作品让古老的大运河在当代孩子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接着,北京市曲剧团总经理崔迪详细介绍了项目的筹备情况,并代表曲剧团感谢中国儿艺的信任与支持。她说,北京市曲剧团对此次创排工作高度重视,不仅启用了剧团中青年骨干力量作为剧目的主创和演员,未来还将对项目进行绘本图书、文创产品等全产业链开发,力求将其打造成一部具有“国潮国风”特色的北京曲剧儿童剧。
随即,四位专家逐一发言,从项目合作的价值和意义、运河文化的特点特色、主人公贯穿行动的再挖掘、主题与重要道具之间的关系、剧中人物情感层次的开掘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且细致的探讨和点评。
欧阳逸冰老师认为该剧在中国儿童戏剧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他指出,“中国儿艺与北京曲剧团合作打造儿童曲剧,这不仅是极具开创性的合作,更填补了中国儿童戏剧史上的空白;向北京乃至全国青少年传播饱含北京风俗传统的曲剧文化,这也将成为北京曲剧发展的又一里程碑?!迸费衾鲜Χ晕谋镜难√?、部分歌词和人物、画卷和印章的设置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提出文本存在的不足:第一 ,对重要道具的产生及戏剧性作用挖掘不足,缺乏制约机制;第二,文中主人公小船头找父亲和找印章的情节相互交织,但两条线索未能有机整合;第三,九婴霸占运河的动机欠合理,难以让当代孩子信服;第四,剧本的运河色彩不够浓郁,民间故事的使用有待优化;第五,台词存在表述不准等问题。最后,欧阳老师希望双方团队以清晰的故事主线、合理的情节编排、强烈的人物动机为核心,深入挖掘运河文化,精心打磨剧本,让这部儿童曲剧作品更好地传播其文化和艺术价值。
胡一峰老师表示这是一个令人充满期待的剧本。“运河”作为热门题材,文学和艺术都有所涉猎,但以儿童为主要受众的“运河IP”尚属空白,剧本题材优势显著,具备挖掘潜力。他指出,文本通过小船头寻梦的故事,融合山海经神话传说,隐喻运河的历史变迁,展现其精神的感召力,富有新意;其次,剧本有着温暖的情感基调,借漂流式寻亲故事,讲述父女亲情,融入留守儿童等现代元素,易于引发观众共情;第三,赋予神话故事现实关照,丰富情感内涵,体现对传统文化的致敬。同时,胡一峰老师提出几点建议:1.加强对“运河”的体验感,突出运河行船时的特点和真实感受;2.运河精神的刻画可融入相依为命的情感,丰富故事情感线索,使人物关系和情感转变更具合理性;3.可考虑呈现堤坝、驿站等运河遗产及相关服务设施,全面展现运河文化;4.要将印章与大运河的逻辑阐释清楚,修正印章封印概念与中国传统不符的问题;5.结尾处可添加小伙伴被小船头感动的情节,形成情感闭环。
颜全毅老师表示,北京曲剧生活化、载歌载舞的特点,与儿童剧的适配度极高。剧本选取冒险题材,塑造小船头、小白龙等典型儿童剧角色,融入《山海经》元素,将传统文化意象戏剧化,整体符合儿童剧本的创作要义。为使剧本更趋完美,提出5点修改建议:一是优化唱词品质。降低理解难度,使用更直白、童趣的语言表达。严格遵循戏曲押韵规则,避免唱段韵母混乱,确保唱词韵律和谐。避免冗长唱段导致儿童观众注意力分散;二是整合线索与意象。剧本中画卷、印章、石匠、石头等元素众多且对画卷由来、印章作用的交代未能形成统一概念。应当梳理各元素的逻辑关系,围绕核心线索展开故事;三是梳理人物关系。爷爷和爹爹在剧本中与剧情关联度低,强化爷爷、爹爹与其他角色的互动,使他们深度参与到剧情的起承转合中;四是增强剧情张力。丰富小船头解决危机的情节,突出其智慧和勇气,清晰展现各人物的动机,让剧情更加曲折有趣;五是深化互动设计。借鉴儿童剧的成功经验,在剧情关键节点将互动与剧情深度融合,提升戏剧的观赏性与参与感。
徐健老师称,相比前一稿,这稿剧本更加突出《山海经》的文化元素,主要人物有了成长性变化,部分角色形象更贴合实际,主线也更明晰。鉴于当下社会审美观念变迁以及中国儿艺演出标准要求,他提出几点建议:一是明确剧本受众年龄段,解决语言风格杂乱问题;二是深度挖掘大运河文化,将其与山海经神兽等元素建立紧密联系,展现大运河文化传承;三是统一印章的内涵与作用,赋予其象征智慧、勇气与团结的意义;四是丰富主要角色塑造,深入刻画小船头寻爹过程中的情感与对大运河秘密的探寻,充实人物情感层次;五是优化剧本结构,做好首尾呼应,合理处理梦与现实的关系;六是避免反派形象脸谱化,突出九婴对运河生态和生命安全的破坏性,增强戏剧冲突的张力;七是优化保罗的形象塑造,从文化掠夺者转变为文化欣赏者;八是重新审视剧名的表意,确保剧名能够准确传达剧本主题,契合儿童理解能力。
最后,北京市曲剧团董事长戴兵回应专家发言,感谢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并介绍了北京市曲剧团的规划。未来,剧团将打造一院多团模式,成立儿童剧团,此剧将是北京曲剧儿童剧板块首部重点打造的原创剧目。希望借此次合作,在专家的持续支持下,提升北京曲剧的知晓率,创作出留得下的优秀剧目。
会后,两家单位将组织剧组主创及时消化专家意见和建议,对剧本不断修改提升,努力在今年“六一”推出一部高质量的戏曲儿童剧作品。
创作部 康健 供稿